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时间:2021-10-17 08:19:38  浏览次数:

今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将于8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昨天,一则“_医生去世”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引发数百万网友的追思。

_,1982年12月出生,宁波人,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一系列的耀眼光环下,她却选择离开北京,来到缺医少药的西藏,一待就是10年。

“北京有那么多医生,多一个少一个区别不大。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这是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2017年,她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年度十大“最美医生”称号,2018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_于8月2日在西川苍溪县去世,终年37岁。

据苍溪县相关部门透露,初步判断,_医生疑因乘坐的车辆落入防旱池离世,是一起意外事故。具体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2001年,高考时数学满分,违背父母意愿,选择学医;

2009年,博士毕业,自己投出简历选择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2014年,她带头建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血液科;

从死神手里抢回许多危重症患者

_与西藏结缘,要从2007年一次西藏旅行说起。当时,她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老人。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形深深刺痛了她。

她去西藏的想法没有得到家人、导师的支持。和曾经高考时数学满分,违背父母意愿选择学医时一样,_坚持自己的选择,拨打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人事处的电话。

“喂,你好,我是协和临床八年制的医学博士生,想去你们医院工作,请问有机会吗?”

“那……那当然欢迎啊!”

这是_的第一份工作。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_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都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_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_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_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_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救了一个患者的命特别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_表示,患者是她留在西藏最大的动力。

建立西藏第一个风湿血液科

藏区的风湿免疫类病人非常多,但整个西藏却没有风湿免疫科,_提出创建风湿免疫专科,还因此特意回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

2014年,藏区首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不到32岁的_出任科副主任,短短几年之间,她就带领一批年轻医生,填补了藏区成功诊治狼疮脑病、肺泡出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病症的多项空白,该科室也成为西藏风湿免疫类疾病诊疗中心,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

为提升西藏风湿免疫专业整体学术水平,她牵头成立了西藏风湿免疫专业学会,每年组织风湿病论坛;为让更多患者获益,她在西藏率先开展了自身抗体检测、生物制剂治疗、骨髓活检术等多项新业务。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评估专家组来到西藏检查,_的科室代表医院演示教学查房。评估专家检查后说:“在全国查了这么多医院,最规范的教学查房是在西藏看到的。”

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作为医院住培基地的带教老师,_利用各种形式,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刚开始,我可能只是一根火光微弱的火柴。火柴光虽然很小,但能慢慢照亮四周。而且通过成长,我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别人。”_说。

宁波学弟怀念师姐 “她体现了医生的大爱”

宁波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单科曙是_的“学弟”,2008年,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时,曾经被派去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一次轮转科室,他和_轮到了同个科室。

“这是个随和、开朗,很爱笑的女生,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都很照顾,会带着我们一起做事,碰到我们不懂的,她很有耐心地教我们。”他说,“那时候,听说学姐要去西藏,非常敬佩。”

“她很优秀,有理想有抱负,体现了医生的大爱,一个人去了贫穷落后的藏区,服务当地百姓,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决定。”

宁波老乡、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许培扬写诗悼念——

悼念_

协和学子好医生,医者仁心最神圣,西藏人民救护神,英年早逝献终生。浙江老乡宁波人,立志西藏展才能,救死扶伤好医生,藏汉人民情更深。百万网友悼念“最美医生”在微博上,“_医生去世”的话题登上热搜榜,百万网友悼念“最美医生”。

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起初我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现在我可以照亮更多人。”

说这些话的人叫_,宁波姑娘。她扎根西藏10年,在当地建起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让患者不必再赴外地就医。8月2日,噩耗传来,_在四川苍溪意外去世,年仅37岁。

10年前,她毅然选择入藏

_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她与西藏的缘分要从一次旅游说起。2007年,她来到西藏,被当地的风景深深吸引。但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看到美丽背后的伤痛:基层缺医少药,一场小病夺去一条生命的悲剧不时上演。

就在这个时候,_心底萌生了留在西藏的念头:“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可能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可能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当时,_刚完成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博士学位的学习。

2009年,27岁的_离开北京,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的一名医生。此后10年,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倾其所学为高原百姓解除病痛。

建起当地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

西藏人民医院海拔在36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左右,日常工作需要克服巨大的身体不适。_克服种种困难,一头扎进医院为患者服务。

2013年,_收治了12岁的藏族女孩卓玛,很快确诊女孩所患为白血病。但由于那时的西藏人民医院不具备医疗条件,_没能挽救小女孩的生命。

这件事让_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藏建立风湿免疫血液科。她向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求助。张奉春十分支持,很快带团队到西藏,捐赠了100万元的实验设备。

2014年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西藏没有风湿免疫血液科的历史。

入藏10年,_在临床工作中抢救的肺栓塞、狼疮脑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肺泡出血等重症患者不计其数,很多治疗方式是西藏首例。

2018年3月11日晚,由当时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播出,_获得“最美医生”称号,她还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意外来袭,生命定格在37岁

今年4月,_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西藏人民医院。科主任白央不舍却也理解:“她想去另一个需要她的地方从头开始,就像她帮助西藏的患者一样帮助那边的患者。”

白央不知道_的下一站是哪里。自_离职,两人联系不多,但彼此都挂念着。

然而,意外偏偏在这时候发生了。8月2日,_与西藏人民医院的两名医生一同赴四川苍溪旅游,车辆不慎落水,3人均未能生还,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

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她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她还有那么长的人生。”电话那头,白央的语气充满悲伤。

协和医学院的师生也不敢相信。“她是2009届优秀毕业生,许多老师对她印象很好,大家都很敬佩她这些年在西藏的工作。”该校新闻中心一名老师说。

在宁波的校友深感悲痛

得知_离世的噩耗,在宁波工作的校友无不深感悲痛。

宁波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单科曙是_的学弟。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_是一个阳光积极、乐于奉献的学姐。

单科曙和_结识是在2008年。当时,单科曙在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一次轮转科室,单科曙和_轮转到了同一个科室。“她的性格很好,作为学姐,她经常会带着我们一起工作,遇到问题,也会耐心教我们。”

“很多同学毕业后想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她却选择了西藏。燃烧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单科曙说。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周颖。2007年,周颖考入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成了_的学妹。对于这位学姐,周颖虽没见过,但名字早有耳闻。“老师经常说起她,主动援藏,精神伟大。去年还听闻她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学校,给毕业生做演讲,没想到今天却听这样的消息,太可惜了。”周颖说。

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如果留在北京,我会成为一名呼吸科大夫,我会做科研、评教授、退休、在院子里散步。

可是,这样的未来能一眼看穿……而西藏有无穷的未知和无限种可能,我热爱未知。

这是“中国好医生”__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她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雪域高原的事迹,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然而8月2日,热爱未知的__,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年仅37岁,令众多网友为之哀痛惋惜。不幸离世。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院风湿血液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_,于2019年8月2日在四川苍溪县去世,终年37岁。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工作人员介绍,__系因车祸去世。

一位医生的离世,为何会让无数网友为之叹惜?因为这位37岁的年轻医生,有着令人佩服的人设: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据了解__的人介绍,_在协和时曾是剧社、太极拳社的骨干。她能说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藏语,去过埃及、土耳其,伊朗、约旦。每次旅行她都孤身上路,途中结交许多朋友。她也很喜欢当老师、与人交流。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样学历能力的她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前途光明。然而_却毅然迈开人生大步,踏上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待就是十年。

10年间,__建立起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风湿内科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当地一批得力医生。

在这片高原上,她用一身白衣托起藏民的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奉献改变雪域高原的医疗面貌,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也曾获央视“全国最美医生”称号。“最美医生”_。图片来源扬子晚报。她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缘结西藏:为了生命

2007年,爱旅游的_来到西藏,在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交界的普兰县科迦村,_和当地村民聊天时得知,村里一位大爷患肺炎,生命垂危,不知如何用药。她了解情况后给老大爷做了诊断,并在当地药店买到对症药,让老大爷转危为安。旅途中,_发现,在西藏的一些边远地区还没有医生。“那一次旅行,我坚定了毕业后去西藏的决心。”

当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了8年的_,颇得导师、国内著名肺癌研究专家李龙芸青睐。李龙芸在得知_的决定后,极力反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不敢相信西藏很多地方医疗条件那么差,肺炎、胃肠炎就可能让当地老百姓失去生命。”_跟导师解释:“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会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

毕业后,27岁的__辞别北京,加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成为一名内科医生。此后,_开始往返在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_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_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_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_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_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建立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科

2013年4月,一名叫卓玛的12岁藏族小女孩,再次改变了_的职业规划。卓玛被确诊为白血病,当时的西藏并不具备治疗条件。即使_做出准确判断,依然没能留住卓玛的生命。_忘不了女孩跟她说的话。她说,一定要救救她,她未来还有很多理想。“我当时跟她说,一定好好救她,但最后没有实现我的承诺。”卓玛的离世,_很痛。她决定成立科室,不让卓玛的事件重演。

“面对病痛,如果你不能解决,病人是没有退路可走的。”当时,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了9年,_深知,自己所在的医院作为西藏最好的医院,是藏区很多患者最后的希望。这些患者推动_,必须把问题解决。“我们不是做学术,发个文章就完了。活生生的人摆在你面前,我不敢停下来。”

_找到自己当年的老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寻求帮助。“当时,我觉得一个内地的高学历人才到那里去,很吃惊;她跟我说想在西藏开展风湿病治疗,又让我很惊喜。”张奉春说:“我跟她说,我一定帮助你把自身抗体的监测实验室建起来。”

2014年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没有风湿血液科的历史。_又牵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她定期组织举办论坛,把内地的医生请到西藏,加强了内地专家和当地医生的交流,更把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广到藏区。“现在我们白血病相关检查都已开展,还引进了相应的药物,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_坦言,如果在北京大医院,上面会有很多教授指引,自己跟着走就行,现在或许还是一个在教授呵护下的主治医师。“但在西藏,我不得不摸索着成长起来。科室里,还有一个都是年轻人的团队跟着我。”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

2018年,在接受健康报记者采访时,_说“人生很多选择,但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_总爱用“充实、快乐”来形容。

深知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_还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内科教学任务,年授课逾20课时。_曾经所在的大内科,现在已经独立发展出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等,她见证着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好。“我觉得最大的成就是带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才梯队。”_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现在科室里的医生依旧能继续发展起来。_还学会了藏语,给当地老百姓看病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2018年3月初,被选为2017年最美医生的_回到北京录制节目,她看望了当年的导师李龙芸。这位惜才爱才的导师,听闻_9年来在西藏做的事情,发自内心地为她骄傲。

担任援藏医生并非一件易事。2018年,_曾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分享自己在西藏工作感悟:如果去西藏,固然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也可能会有精彩的发现,而当时如果不去的话,年老时回顾自己的青春有可能会感到后悔。我不想后悔,不想留遗憾。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样,在北京大医院做高精尖的事情,是造福患者。在西藏,为特别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给他们看病,也是造福患者。”这个在雪域高原上豁达、敬业、无畏的女性,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行医之初许下“矢志不渝、救死扶伤”的诺言。

友人称,她是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_高中时期的同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候的她胖胖的,每天都笑眯眯的,可以做好多俯卧撑,像个男孩子。她的高考成绩是意料之中的好,因为她就是 ‘学霸’!后来她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去西藏,我并不意外,她就是这样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2012年国庆假期,喜欢旅行的_独自前往新疆游玩。一位协和医院的援疆医师和妻子恰好和她相遇,攀谈起来,才得知这位师妹毕业后去了西藏工作。“我们以为她只是去援藏一年而已,她说不是,是想一直留在那里;问她为什么,她说喜欢西藏,(之前)去玩过一次,就想一辈子留在那里做医生。”这对夫妇中的妻子对南都记者回忆,_当时留着短发,皮肤黝黑,讲话温柔却有力量,能感觉到她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昨天晚上我先生跟我说,他的一个在西藏工作的师妹去世了,我一看介绍才发现是她。很震惊也很难过。”

此外,不少网友感到十分痛心,感恩这位美丽的天使给人间带来的美好,也希望她能一路走好。

37岁的你,

自律、谦卑、勇敢、纯粹

最美天使,

一路走好

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下面进行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听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

在工作上,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病房及门诊的各项工作任务。共主管病人约140余例;收住院病人60余例;积极配合科主任完成各种疑难杂症手术约80例。工作中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并利用节假工作中积极主动并认真完成主任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在休息节假日中主动去探望每一位患者并与之进行交流,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诊治每一位病人。没有发生过医疗差错,也没有病人投诉。专心致制书写每一份病例,无丙级病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同时受到科主任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及认可。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参加国家及北京市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在科主任指导下帮助科室建立完善手术录像采集系统,收集病人的图像资料,便于在医疗临床工作及学术交流中更好的发挥技能,更充分的完善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下乡医疗工作。

在作风上,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今后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泌尿外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通过近一个月深入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本人感到确实使全体学员从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对全科医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各科目老师在教学风格上各具特性,凭扎实的理论和风趣的讲座,不仅增强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更使大家深深体会到这一次深有收获。

对于我这个在临床工作有20多年经历的学生来说,切实体会到目前全国确有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而浙江等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更有承担和加强实践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推广、落实的责任。通过我省在温州和杭州地区培训1000名全科医生师资骨干培训计划如期展开,必将为我省建设和发展全科医师制度,提供良好的人才资源。

现在我从各科老师教学风格和各科的学习内容谈起,谈一下个人的对本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老师说,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我是一名医生,在临床上工作了20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本来总以为,作为一名医生,必须一切为病人的病情着想,一心只想到给病人的疾病治愈,就算是做好了一名合格的医师。但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惑在心头。比如我碰到过这样一个老性男性病人,经过多次MRI检查及多家医师会诊,作出“晚期肺癌全身广泛转移”的诊断。病人家属对医师作出不与病人告知的决定。经签字后予以同意。病人在我院继续住院治疗,并且病情逐渐加重,各种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天查病房时,病人明确要求医生告知,如得肺癌,必须与他本人明白告知,不要让他死不瞑目。如得了“癌症”,他要出去转一圈,到一些亲戚家中走走。

但因为病人家属签字在先,在病人病情告知同意书中,病人家属已作了相关要求,不得告知病人真实情况。结果病人病情一段时间后变得十分危重,出现昏迷不醒,家属要求将病人抬到家中送终。经签字后同意。这样这个病人到死都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留下了终生遗憾。之后我苦苦思索,是不是应该在病人病情危重但还清醒时告知病人实情?类似的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时常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医生感到长久困惑。经过本次柯奔老师的几节课的授课、短期培训,特别是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一些其中道理。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例举了古今中外、上下历史中,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史,针对时弊批评有加,敢讲实话、真话。敢举实例,在课堂上讲解了包括既往发生全国各地医院发生的有违背医患关系与伦理学的事件,既使发生在本地各级医院的各位医生失误、医疗差错事故,一一同我们学员作了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我听到有一位龙游学员说,柯奔老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上,有些类似鲁迅先生的作风。我深有同感。鲁迅先生生存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能够针对时弊作出尖锐的批评,以求社会进会,是一位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柯奔老师以个人学识才干,针对时弊,结合当前医疗环境,声情并茂的向学员们讲解了医患关系和医学伦理学的相关教学内容。确实是一位好老师。

接着谈一下听潘景业老师授课的心得体会。正如潘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样: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什么病更重要(希波克拉底名言)。做为一名医师,应对本身职业价值取向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否则糊涂一生。通过本次潘老师讲授《全科医学导论》相关内容的学习,使我对全科医学这门新兴的一级医学科的认识更深刻。在课堂上,潘老师结合本身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全科医学这门课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认为,专业知识只是解决病人的一些身边疾病,更多更实在的工作需要我们社区掌握丰富全科医学知识的全科医师去完成。你们今天是浙江省全科骨干师资培训班的成员,明天你们将是我们浙江发展全科医师培训的中坚力量和基础。

经过近一个月的全科医学理论学习,深切体会到,本次教学任务繁重。因为学习内容相关广泛。各学员的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好的学员有浙江大学毕业的也有,差的学习可能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因此要想将这一批学员带好、学好,是相当难的事。

理论学习是一种相当枯燥乏味的事,要想我们这些临床、公共卫生工作一线职工,一天到晚静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相当不容易的事,而要想将老师讲课内容认真听进去更难。因此只能凭各授课老师的能力发挥。这一个月来,尽管讲课内容繁多,学员又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各位授课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一个老师马虎了事,比如教〈实用卫生统计〉的钟崇洲老师,在课堂上更上尽力和尽心。

因为学员们在听实用卫生统计时,平时实在是没有多少基础,听不懂、听不明的学员几乎占50%,个个学员一脸迷惑不解,但钟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厌其烦的对内容一讲再讲。个个在本身工作业务非常繁忙的情况,都能够在课堂教学时,一丝不拘的为我们全体学员,认真讲解。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们对待教学工作认真的态度,深有感触。正是在如此情况下,全体学员几乎个个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既使限于个人基础水平太差,有时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仍然不缺勤,做到在课堂上不掏乱。态度积极的跟随老师的授课思路。

有幸参加本次学习,学习后更加认识到全国有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而浙江通过本次1000名全科医生师资骨干培训计划如期展开,必将为我省建设和发展全科医师制度,提供良好的人才资源,我们这期学员,必会成为建设和发展浙江全科医学的主力军。最后,感谢郑雅班主任、感谢蔡年高老师、感谢徐天士主任,在本次教学中,淳淳教诲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为确保本次理论和实践等各项学习任务能如期开展和完成,确实化费了不少心血。

另外提一点个人要求,也是全体学员的要求。就是能针对每个个体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个人在本次学习中,获取更大收益。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相关文章